早在宋朝时期,我国就出现了年画,明朝出现了在年画下边印上年历、月历的形式,这就是挂历的雏形。清朝,彩印套色年画问世,年画上的三分之二是画面,三分之一是日期、节令。挂历的形式就是这样正式确定了下来,一直流传至今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,摄影作品进入了挂历画页,当时一般以美女照为主要内容。四十年代,出现了美女像和商品合拍的广告挂历,以后儿童肖像和小动物等也逐步登上了挂历画面。五十年代,我国家庭流行的是小日历本,挂历在那时属凤毛麟角,较为罕见。七十年代初,小巧玲珑的年历片开始在我国流行,那时的挂历仍不多见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,生活节奏的加快,人们已不耐烦天天撕日历纸,且又觉得年历片不够气派,于是就把目光转移到既能当艺术品点缀生活环境,又能方便地查阅日期的挂历上。从八十年代起,挂历开始风行神州大地,并逐渐成为每个家庭每年必不可少的室内装饰品,挂历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末才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。
挂历在大众收藏领域却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,挂历虽比不上名人字画那样有明显的升值效应,但好的品种一样具有收藏价值,尤其是早期挂历升值较快。据悉,目前不少大中城市的古玩旧书收藏品市场,都可以见到一些有一定收藏价值的旧挂历出售,有时还能觅到精品。前不久,笔者就在上海文庙旧书交易市场里,看到两本上世纪四十年代印有美女头像和商品名称的广告挂历,摊主每本索价竟高达800元,还有一本“文革”时期印刷的样板戏《红灯记》挂历,开价也达到了300元。而“文革”以后印刷的大部分普通挂历,目前的收藏价值还不高,每本售价10~15元也无人问津,只有其中一些题材上好、印刷精美的挂历才能吸引收藏爱好者,售价也能略高一些,一般在20~30元之间,有一本八十年代发行的电影明星黑白照相挂历的市场价约50元。此外,还有一种千禧年限量印刷的镶嵌有金箔的名家书画挂历,当年定价就达数百元,作为精品挂历,该品种至今售价仍不低。